它们是一个全新复合物种,这给全球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。当我们认识到这些的时候,我们就能明白它们的未来会给商业社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变革。
高效的互联网才是跑应用的最佳选择。“我从根本上反对在公链上运行智能合约,更反对在公链上做生态。现在最大的迷思就是要用区块链跑APP。” 为什么?陈榕认为,区块链真正要做的是信任,而建立信任其实是以速度、效率为代价的。
第一个法则就是存储即所有。第二个法则就是数据即资产。第三个法则就是行为即挖矿。第四个法则就是代币即奖励。第五个法则就是通证即信用。第六个法则就是代码即合约。第七个法则就是节点即渠道。第八个法则就是社区即组织。第九个法则就是共识即法则。第十个法则就是消耗即销售。
人类文明已经从“身份社会”进化到了“契约社会”,而在区块链有望带领人类从契约社会过渡到智能合约的社会。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障碍,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于“互不信任”导致的,尤其是各种经济和金融危机。
与信用货币不同的是,比特币分布式记账方式更为可信。央行为什么要发布数字货币?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当前信用货币的根本问题——记账不可信问题。
当今世界金融,一国一法币的货币格局,与金融全球化构成尖锐的矛盾。任何一国都希望本国法币国际化,实现国际贸易结算和储备,进而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,就如当今的美元。而比特币给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,一个无疆域限制、无国家授权的货币体系,一个全球化资本自由流通的网络。
区块链本身只是一项技术,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社会关系,无法完全按技术的标准和流程来构建,更多依靠社会制度创新。可行性的方案可能是区块链底层技术为依托,与芯片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技术等融合,促进社会制度与结构的优化,实现一定的降维和去中心化。
Token交易制度,也是匿名交易制度,是对以前的不当得利者的救赎。可以让那些不当得利者的资本,重新成为新经济投资的有效社会资本,而不是奢侈浪费的资源消耗性炫耀资本。
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,区块链是资产高速公路。预售通证达到融资目的只是通证诸多能力的很小一部分,不能说禁止ICO就等于不让发行通证。发行通证不等于销售通证,就像中本聪一开始设计的比特币发行规则,任何人安装比特币挖矿软件都可以免费获得(挖到)比特币。
最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,全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居然高达532万亿美元!我们都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源就是因为次级贷款衍生品的崩盘。如今,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价值居然是债券市场的两倍还多。相比于讨论数字加密货币市场泡沫,财经媒体还是应该更多地去讲一讲股市、债市和房市吧。
区块链是这波创投寒冬中罕见的热门赛道。李竹是行业趋势的一线洞见者。在他看来,近年来投资风口的快速变化其实是对未来世界的争夺,其核心是对技术话语权和金融话语权的争夺。“好的项目少,投资机构多。僧多粥少情况下,未来是古典投资人和币圈投资人竞合的时代”。
剥落区块链的种种外围,图穷匕见,对币圈人士来说却更敏感了一些。微微上涨的币价又拉走了一波人的时间,没有形成太多的讨论成果,这个重要的行业议题陷入尬聊,暂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