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哈划重点:面对AI的科技、成品及其现象,日本社会有诸如“被AI剥夺工作机会”“AI毁灭人类”等认知。野村综合研究所于201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,日本49%的职业将被AI等机器人所替代。一时间影响广泛,引发民众产生对失业问题的担忧。】
日本AI的水平和能力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,尚有一定的差距,要取得引领和主导权,除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取长补短以外,还需要解决一些制约AI领域创新与发展的问题。
自去年年底ChatGPT“腾空出世”以来,引发了全球对于人工智能(AI)的空前关注,世界在该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。从美国到欧盟再到日本的广岛G7(七国集团)峰会,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政府、经济界、科技界以及教育界纷纷投入资金、聚集人才,力争在这个被称为“对人类的威胁堪比核武器”的领域争夺话语权,占据制高点。
11月1日至2日,首届全球AI安全峰会在英国伦敦举行,包括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印度以及欧盟在内的28个国家的领导人、官员、专家学者、经济界人士以及企业高管参加会议,并签署了《布莱切利宣言》。这是全球首个针对快速发展的AI的国际性宣言,旨在关注AI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特殊安全风险。
日本官产学在AI领域齐头并进
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11月2日在线出席了此次全球峰会,提出“日本愿在制定相关国际规则的问题上发挥引领作用”,欲在国际合作中主导规则的制定。
为“发挥引领、主导作用”,日本做了一系列工作,主要抓手是广岛G7峰会形成的“广岛AI进程”。岸田在此次全球峰会上表示,日本已经据此制定了AI研发者的行为规范和指针,将于今年年底前推出针对AI的用户和企业等的规则。
5月27日在广岛举行的G7峰会,在日本的推动下将AI作为重要议题,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同意成立一个AI的工作组,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,解决各种问题,并创建了“广岛AI进程”的部长级论坛,旨在掌控全球AI领域相关规则和标准的话语权。日本则希望借着广岛G7峰会的“东风”,官产学在AI领域齐头并进。
首先看官方,岸田在6月的记者会上表示,政府将出台数字化改革方案,并新设直属首相的“改革会议”,由财务省、总务省、经济产业省以及数字厅等多个政府部门参与,集中领导和推进AI的研发与应用。
日本政府将于今年内汇总各方意见后提出官方落实“广岛AI进程”共识的意见,主旨是“在加强国际合作和推进国内政策上,都担负起重任”,以向世界宣示日本欲在全球AI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志向。
再看学界,日本政府、经济界、教育界的官员和专家学者于7月4日在东京大学召开研讨会,围绕日本社会迅速普及“ChatGPT”等AI的趋势进行了深入讨论。研讨会还根据“广岛AI进程”共识的精神,就相关国际规则、标准以及应用形式等进行了讨论。
为显示对于AI的高度重视,岸田多次参加相关活动。除参加正式活动以外,还利用8月的盂兰盆节假期到东京大学倾听生成式AI的课程,体验了利用生成式AI将首相以前的讲演制作成更高准确度的文章。并在假期逛书店买了AI相关的书籍。
然后看产业界,日本企业界一改过去消极观望的姿态,积极行动起来应对AI热潮。广岛G7峰会之前,仅“初创和中小科技企业对于生成式AI跃跃欲试,大企业则普遍处于观望的态势”。受广岛G7峰会精神的鼓舞和全球AI领域快速发展的压力,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始大力研发生成式AI。这里列举日本共同社报道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。
NEC(日本电气公司,日本的跨国信息技术企业)7月6日宣布,从7月起将陆续推出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业务效率的生成式AI新服务,其目标是今后3年营销额达到500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25亿元)。日本通信巨头NTT将在2023年内推出自主研发的生成式AI。富士通公司将与东京工业大学合作,利用超级计算机“富岳”开发大语言模型,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。
如何解决制约AI领域创新与发展问题
日本AI的水平和能力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,尚有一定的差距,要取得引领和主导权,除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取长补短以外,还需要解决一些制约AI领域创新与发展的问题。
一是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阻碍着人才脱颖而出。
进入21世纪以来,按部就班、论资排辈的用人模式压抑着具有天赋的人才特别是年轻人展现才华,使企业的研发滞后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时速,更不能适应诸如AI这样“非典型”的科技创新板块。
被誉为日本AI研发第一人的松尾丰教授认为,“AI如同体育竞技,是以二三十岁年轻人为中心打拼的领域”。因此,AI领域的发展需要营造宽松的企业和社会环境,允许年轻人敢于自由思考类似“何为人类”的怪题,鼓励年轻人勇于表达“突发奇想”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,包括AI在内的科技创新大多由此萌生、长大。
因此,从为年轻人“松绑”着手进一步改革企业用人模式和理念,或是日本企业应对AI挑战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二是企业的全球化规模程度事关AI的研发能力。
AI往往成长于科技成果和人才流动高度全球化的一流企业,这样的企业能够聚集具有世界水平和实力的优秀人才,能够成就世界水平的科技成果,进而形成世界规模的研发良性循环。2019年5月,全球企业市值100强中,微软、亚马逊、苹果位居前三,都是具有世界规模的电子化、数字化企业。而日本的企业排名最前的是居24位的丰田汽车公司,难寻电子化、数字化企业。
2023年5月,全球企业市值100强中,依然是苹果和微软等电子化、数字化企业领跑。不仅丰田汽车公司落到55位,日本没有一家电子化、数字化企业进入100强,也没有企业像IBM那样拥有具备AI超级计算机训练能力的“世界级设备”,只有居100位的基恩士是传感器和测量仪器企业,勉强与电子化相关。鉴于此,日本欲在AI领域开展科技合作、聚集人才,尚需努力做强自己。
三是数字化科技水平决定AI研发能力的高低。
2004~2008年,日本具备数据分析技能的人员(数据分析师)呈减少趋势。随着IT产业的发展和AI领域的前景向好,日本相关机构在加大数字化人员的教育培养力度,数字化相关人员的人数有所增加。尽管如此,当前数据分析师、数据开发工程师等数字化人才依然短缺,AI相关企业依然存在用人荒的问题。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,到2030年日本将面临78.9万名软件工程师的短缺。
另外,生成式AI的研发关键是大型语言模型(LLM),目前日本在开发这些算法方面落后于美国、中国和欧盟。日本大型语言模型产业公司创始人小岛宪之说:“日本在生成式AI领域的落后,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在深度学习和更广泛的软件开发方面的相对缺陷。”
根据2023年IMD(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)世界数字竞争力排名,日本在64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8位。
从以上情况看,日本欲在AI领域创新发展,尚需进一步强化数字化科技的投入,包括数字化科技人员的培养。
四是尖端科技及产品的原创程度影响着AI的研发。
从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看,日本企业的研发多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,虽然产品价值比原创有所附加,但模仿性创新通常比原创要迟滞一两步。长此以往使日本企业形成了慢于最先端科技和原创产品的“迟滞态”。
这种“迟滞态”应对一般科技及产品尚能跟住市场变化。但应对诸如AI这样“日新月异”且需要综合、系统、复杂的科技创新,单纯的模仿性研发难以紧跟市场。迟一两步,则步步迟。
因此,日本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和原创能力,方能在全球AI领域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。
五是对于AI的认知一定程度制约着研发和应用。
面对AI的科技、成品及其现象,日本社会有诸如“被AI剥夺工作机会”“AI毁灭人类”等认知。
野村综合研究所于201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,日本49%的职业将被AI等机器人所替代。一时间影响广泛,引发民众产生对失业问题的担忧。
电影《终结者》所表现的机器人统治人类未来的影像,曾使日本社会对于AI产生恐惧感。
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企业和家庭时,“不能信任互联网”的认知曾经遍布日本社会,导致日本的互联网领域大幅落后于世界。
以上情况和认知现在依然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日本社会,使不少人对于AI特别是生成式AI持消极、否定性认知,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日本社会对AI的开放精神,也阻碍了AI的研发和应用。
鉴于受以上企业的“迟滞态”和社会的消极性认识,日本的AI创新和发展,或需要社会和企业革新观念,解放思想。
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10月4日在东京发表演讲时称:“拒绝还是接受人工智能,今后将产生决定性差距。”他强调日本企业有必要更为积极地利用AI。软银正在向拥有AI的各国创新企业投资。
孙正义的这番话和软银的投资举措不仅代表了投资人对于AI领域的积极开放精神,吁促日本企业增强紧迫感,或许也在敦促日本社会革新观念,解放思想。
通过以上的简析或可认为,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的原因本质上源于历史与传统。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,是日本社会和企业需要正视的课题。调整好这个关系,才能更好地应对“对人类的威胁堪比核武器”的AI的挑战,才能在AI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。
(作者系法学博士。责编:任绍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