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lliQ可以主动发起对话,和人类建立有意义的联系。除了分享当天的头条新闻、玩游戏和提醒用户服药之外,ElliQ还可以讲笑话,甚至讨论宗教、生命意义等复杂议题。如今,许多纽约的老年人已经用上了这些机器人。
“我们利用可以购买到的机器人,在设计和组装后,搭建成了Mobile ALOHA。初衷是创造出像人一样拥有两个手臂的移动机器人,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硬件设计叠加AI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家务问题。”
独角兽企业Character AI创始人Shazeer曾谈到:“情感链接很重要,但就像养狗,虽然并不具备同人类沟通的语言能力,但人们都认为宠物是自己很重要的情感支持。因此做情感类产品,可能不需要智力水平极高的模型角色,是否能表达连贯的情感可能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。”
通常,人们觉得脑力劳动更难,体力劳动简单。其实正好反过来,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发展时间只有数百万年,但肌肉和运动能力发展了更长时间。我们运用认知能力的时间短,所以觉得“难”;运用肌肉能力的时间长,技能已经“内化”,所以觉得“简单”。
机器人Figure 01能说会道,展示的技能却只是抓取递送苹果、整理桌面餐具这类简单的家务活。这类功能,此前国内外多家公司推出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也可以做到,但它们“大脑”“小脑”“肢体”等均有不足,不能独立完成所有家务,同时又过于昂贵,无法真正取代人类保姆。
它将与你走过师生、主仆甚至父子关系。你现实中的事物、关系链、财产、能力以及你的数字资产和数字化特征,它都可以代理并继续,实现某种“复活”。
制造像我们身体一样运作的机器——一样地行走、跳跃、触摸、握持、挤压、抓握、攀爬、切割和伸展(甚至更好),似乎比起模仿人类思维来说是一个更容易的任务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事实并非如此。
Mobile Aloha“眼里有活儿”的背后离不开系统支持,一是远程操作系统,二是高性能数据利用管道。不过,泛化能力还不行,没法做到举一反三,比如无法在一个厨房学会做事后,在另一个没见过的厨房做相同的事情。GPT是自然语言模型。ACT是机器人模型。两者都使用Transformer,具有相似的神经网络架构。
“具身智能作为学术或者实验室研究课题它非常成立,但是如果说基于这个潮流,在今天就想去做一个通用机器人的话,我觉得挑战是非常大的。”有AI投资人表示。
Mobile ALOHA采用的依然是更直接的「模仿学习」——通过人类操作机器人,机器人学习模仿人类行为,构成机器人的行为逻辑。斯坦福这一研究团队,为机器人双臂运动控制的研究验证了一个思路、提供了一套更便宜的研究平台。
机器人由运动模块、传感模块和人工智能模块三个关键技术模块组成。对于一般的传统机器人来说,只需要其中一种技术往往就能具备使用价值。比如,工业机器人主要侧重于运动控制技术,扫地机器人则侧重于导航传感技术。
无人机在空中悬浮,与外界也没有任何接触。复杂一些的四足机器人,如狗形态的机器人,在空间中行进必须与地面有所接触,其接触都是点接触,不涉及滑动、摩擦、静摩擦与动摩擦的切换等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。